大清銅幣(戶部)中心閩當制錢十文
在清末貨幣近代化的浪潮中,這枚“大清銅幣(戶部·中心閩當制錢十文)”堪稱時代的貨幣標本。它以機制工藝鑄就,銅質精良,包漿呈老熟的古銅色澤,歷經百余年流轉,品相保存完好,文字圖案清晰可辨,是清代機制銅幣中難得的“傳世美品”。
中央“大清銅幣”四字雄渾大氣,中心“閩”字戳記明確其福建鑄地身份,外環滿文與“戶部”字樣彰顯中央造幣權威,下緣“當制錢十文”標注幣值,整體設計既承載傳統鑄幣文化,又烙刻近代機制幣的工藝特征,是清末戶部統一幣制政策的實物佐證。
從收藏維度看,大清銅幣是清代最后一批銅質流通貨幣,記錄了中國貨幣從“翻砂鑄造”到“機器沖壓”的關鍵轉型,具有極高的貨幣史研究價值。其中中心“閩”字版因福建造幣廠鑄造周期短、流通地域受限,存世數量遠少于其他省局版別。
對錢幣藏家與歷史愛好者而言,這枚銅幣不僅是一件藏品,更是觸摸清末金融改革、地方鑄幣史的歷史信物。它集“歷史價值、稀缺屬性、完美品相”于一身,是構建清代機制幣收藏體系的核心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