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旗幣十文
雙旗幣十文是中華民國時期發行的一種銅幣。辛亥革命勝利后,中華民國成立,為了統一幣制,鑄造了多種形式的銅幣,雙旗幣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,它見證了中國近代貨幣制度的變革以及社會的轉型。
外圈鑄有英文 “THE REPUBLIC OF CHINA”(中華民國)與 “TEN CASH”(十文),字體規整。內圈中央為交叉的鐵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 ,鐵血十八星旗代表漢地十八省,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,雙旗交叉寓意著新生的中華民國對國家統一、民族融合的追求。雙旗周邊還裝飾有花紋,增加了錢幣的美觀度。
外圈環繞著 “中華民國” 四個漢字,字體為隸書,古樸端莊。內圈中央鑄有嘉禾圖案,中間豎寫 “十文” 字樣 。嘉禾是中國古代吉祥的象征,取豐歲足民之意,體現了對國家繁榮、百姓富足的美好愿景。整體呈黃銅色,歷經歲月洗禮,表面形成了一層自然的包漿,部分區域呈現出紅棕色,增添了歷史滄桑感。銅幣質地堅硬,有一定的重量,在光線照射下,能看到金屬特有的光澤。
雙旗幣采用機器鑄造工藝,幣面文字、圖案清晰規整,邊緣輪廓分明,體現了近代中國機制幣的工藝水平。不過,由于當時鑄造數量較大,不同批次或不同造幣廠鑄造的雙旗幣在細節上可能存在一些差異,如文字的清晰度、圖案的精細程度等。
雙旗幣作為中華民國初期的流通貨幣,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。雙旗圖案象征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以及民國初期的政治理念,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,是研究中國近代政治、文化、社會變遷的重要實物資料。本藏品屬于開國紀念幣十文,尤其是“國”字上的缺口明顯,并非后期人為,而屬于鑄幣時沖壓失誤造成,是實屬罕見的錯版。

對于歷史學家和錢幣收藏研究者來說,雙旗幣是研究中國近代貨幣史、經濟史的重要實物見證。通過對雙旗幣的鑄造背景、鑄造工藝、版別特征等方面的研究,可以深入了解民國初期的政治經濟狀況、社會文化風貌以及貨幣制度的演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