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三年袁大頭天成亨票號戳記
當時,為了鞏固國內政局穩定,發展民族經濟,也為“制憲”和“稱帝”作準備,于是發布《國幣條例》,毅然決定在全國“統一幣制”。

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,上列“中華民國三年”,“年”字后沒有“造”字,“民”字中有一“點”。鑄造量較少的版別有:“O”記版、粗發版、三角圓版、開口貝版、加鑄“甘肅”兩字版、背雙星版、大胡須版、大耳朵版等。袁大頭”由于鑄地多、鑄量大,也出現了許多版別。有趣的是盡管版別不同,但“袁大頭”壹圓幣的標準重量都為七錢二分,以今天的計量方法是26.697克,成色87%-88%,含純銀23.493克。如果按年號“袁大頭”分為民國三年、八年、九年、十年版等,均為普通版。其中,民國八年版為英國伯翰造幣廠所制鋼模鑄造,品相精美,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,尤其是民國八年版的缺口“造”(銀幣上的“造”字的“口”缺一橫)“袁大頭”最值得收藏。 另外,從鑄造工藝及齒邊紋飾來看,“袁大頭”還可以分為這些版別:鷹洋齒邊版、丁字齒邊版、英文簽字版、“甘肅”銘文版等。這枚民國三年的袁大頭壹元是天成亨票號當年的儲備,保存品相完好戳記清晰,天成亨票號原本為天成綢布貨行。同治初年,總經理為平遙縣北娃莊武子健,協理為縣城人侯王賓。 同治三年(1864)改組為票號,武氏結束貨業,公舉侯王賓為經理。原初財東為介休縣張蘭鎮馬轍林,后票號漸興,另添介休北賈村侯家資本銀五萬兩,共計銀股20股,馬氏 3股,侯氏17股,每股銀3000兩,人力股共7股多,改牌匾曰天成亨票號,設分莊于北京、天津、兩湖、陜甘、河南開封、新疆等地,用人百余位,議定每四年結帳一次。侯經理業務精熟,持籌得宜,首次帳期人銀股每分為利銀一多兩,余數作號中財神股俸,以后帳期三、四、五、六、十千兩不等。侯氏故后,舉介休張蘭鎮張樹屏(字建善)為經理。光緒二十四年(1898)開過余利7000余兩,銀股為6000兩,人力共加至20多股。光緒二十八年(1902)人銀股開 12000多兩。張氏下世,又舉平遙東游駕村人周承業(字敬齋)為經理。不數年間,清廷滅亡,時局大變,土匪蜂起,各分號遭受損失,漢口、成都、西安三處被匪劫銀百十萬兩,待大局抵定,統算損失二百數十萬銀兩。欠外陸續歸清,外欠難指半數。整理數年,難復信用。1918年周君下世,又舉侯定元為經理,改組為銀號,經營三載,勉力維持。不料1921年受本地錢鋪買賣俄鈔虧累,不久侯定元又去世,從此歇業。 當年經過戰火的洗禮留存于世的天成亨票號戳記的錢幣非常稀少,這枚錢幣邊齒鋒利,隆雕之人像發絲分明,嘉禾立體飽滿,枝繁葉茂,底版平整細膩,銀光強勁,極具類鏡面觀感,保存狀態極佳。